自行車的握把位置牽涉到兩個議題,一是自行車的上管與龍頭長度的加總(簡單說是握把的前後位置),另一個是自行車握把與坐墊的高低差(簡單說是握把的高低位置)。握把的前後位置主要參考騎乘者的腰/背部的柔軟度、臂長;握把的高低位置主要參考自行車的幾何設計是舒適或者競技取向。不過,握把的前後/高低位置通常因個人特質而異,並沒有一定的公式可循。
應該這樣說:每個人的腰/背肌柔軟度不同。每個人臂長不同。每個人上半身比例不同。甚至每個人要求騎乘時的舒適度也不同。因此,僅僅按照騎乘者的身長/臂長作為參數,並不能計算出把手高低與前後位置。
那要怎樣調整把手才算正確?
簡單的說,不造成騎乘者額外的負擔、不造成運動傷害,就算正確。這邊簡單舉兩個例子說明:
一、握把過高
飛輪車握把過高,身體的重心自然比較前傾,似乎感覺比較舒適。其實,過高的握把會使騎乘者自然把上半身重量由腹肌轉移在握把上,會有聳肩、折手腕的怪異騎姿,造成頸椎、肩部、手肘、手腕(手腕隧道症候群)的不適;此外,重心過於前移,無法應用到腹部肌肉,也會不利於激烈操駕。
二、上管與龍頭長度過長
雖然說沒有人會覺得飛輪車的握把位置太過靠前會騎起來舒服,但實際上許多飛輪車的設計本身就有限制,把手是沒有辦法往後調整到舒適的位置的。握把位置太前等於上管與龍頭長度過長,上半身腰/腹部、肩部、手臂、手腕肌肉過度拉伸,容易產生疲勞,不利於長久騎乘。
至此,基本上飛輪車的正確騎乘姿勢調整已經調整完成。接下來的文章,會再向各位說明各種飛輪車選配件(如卡踏、公路車彎把、電子錶、心率錶、把手型式)的搭配與其特性。
資料來源:健康達人http://dotcomehealth.pixnet.net/blog/post/26954768